(通讯员 袁微)2018年3月30日,“研究生学术周末”第378期讲座于哲学楼102会议室举行。本次讲座的主题为“对美德的责难——从古代儒家对谦让的批评说起”,主讲人为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方旭东。讲座由伟德betvlctor体育官方网站中国哲学教研室卢兴副教授主持,伟德betvlctor体育官方网站硕博研究生与会聆听。
方旭东教授指出,谦让是一种美德,但相关典籍却记载古代儒家对谦让不无微词。他从孔子批评子贡“赎人却金”和荀子批评子发“立功辞赏”这两件事例讲起。在第一个案例中,孔子对于子贡花钱赎人而不取酬金的行为提出批评,而对子路拯救溺水者而接受回报的行为表示赞赏,孔子批评谦让的理由是:“子路受而劝德,子贡让而止善。”孔子认为,子路的做法可鼓励更多的人趋从行善,而子贡的做法却让大家对善事望而却步。方教授进而用现代哲学的方法构造了孔子的论证:其一是“可普遍性论证”,正确的行为,其原则具有可普遍性,这是可以被推广的,而非仅一人适用;其二是“后果论证”,正确的行为应该带来后果上最大的善。在第二个案例中,荀子对子发立功辞赏这件事的批评与孔子相似,荀子指出:“赏有功,罚有罪,非独一人为之也,彼先王之道也,一人之本也,善善恶恶之应也。”赏罚分明是先王之道,人人都应遵守,这样才能鼓励更多的人做好事。由此,方教授构造了荀子的论证:其一是“诉诸法律的论证”,人的行为不应违背法律;其二是“后果论证”,这与孔子的论证相同。
针对上述两个案例,方旭东借鉴西方的美德伦理学的立场和方法,进一步解析儒学对美德的看法,认为以上两者表现出孔子和荀子对谦让之德的忧虑。同时方教授指出,用西方的美德伦理学或规范伦理学来诠释儒家的思想都有其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儒家思想不能与西方现代伦理学进行对话。他提出,中国古代哲学的论证性不强,鼓励大家借鉴分析哲学的方法重构中国古代哲学的论证,他本人在学界也以倡导“分析儒学”而独树一帜。
讲座结束后,卢兴老师、叶树勋老师对此次讲座作了精彩点评,方旭东与师生们就相关学术问题进行了讨论与交流,并耐心细致地回答了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