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宗三道德形上学建构的康德桥梁与黑格尔原型

发布者:刘慕鑫发布时间:2022-10-08浏览次数:10


2022年10月6日下午,伟德betvlctor体育官方网站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举办了“克立讲坛”系列学术讲座的第六讲,讲座主题为:“牟宗三道德形上学建构的康德桥梁与黑格尔原型”,此次讲座由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王时中教授担任主讲人,中国哲学教研室廖娟老师担任主持人,中国哲学研究中心主任卢兴教授担任评议人。中国哲学教研室郑随心老师,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牛子牛老师出席讲座,研究生、本科生百余人线上线下共同参与讲座。

讲座伊始,王时中教授表示,自己虽然没有专门从事中国哲学研究,但是一直对五四以来中国的各类思潮十分关注,认为有必要对其建立一种研究的坐标与框架。同时也希望借此次讲座的机会更好地实现学科之间的交流与会通。王教授还谈到了自己和方克立先生的相识过程,对方先生的学术贡献给予了高度的肯定,并表达了自己对方先生的仰慕与尊敬。

接下来,王时中教授从“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的康德桥梁”“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的黑格尔原型”“对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的同情的理解”“对牟宗三的道德形上学的再推进”四个部分展开了讲座的内容。王教授认为,牟宗三充分肯定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用意在于援引康德来论证中国的道德传统也具有先验性与普遍性。与此同时,牟宗三也指出了自己对康德道德底形上学的四个方面的批评:第一,由于康德不理解“道德感”与“道德情感”具有“实然”与“超越”两个层面,而仅将“道德情感”局限于“实然”层面,从而将“道德情感”与“道德感”混同于私人幸福原则,无法使道德法则、道德理性成为最为本质的一环。第二,康德道德哲学中的“意志自由”只是一个“设准”与“假定”,康德将“道德感”当作经验排除出去的做法,使得道德法则难以落实呈现。第三,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只是以道德为对象的形而上解析,而不是以道德为进路的形而上学构造,所以康德无法构造出一种具体而普遍的“道德的形上学”,而只是“道德底形上学”。第四,康德试图以“目的性原理”对接“自然的因果性”与“自由的因果性”的尝试并不能称之为圆满。

随后,王时中教授梳理了牟宗三阐发道德“历史创造义”的逻辑过程。首先,牟宗三认为在自己的“道德的形而上学”中,打破了康德对“自然因果性”与“自由因果性”的分解与割裂。其次,牟宗三通过赋予“无限心”“智的直觉”这些概念以“主客一体”“体用一元”的新内容,实现了对康德的“否定性的超越”。再次,牟宗三把道德意识视作贯通本体界与现象界的道德实体,而阐发道德“历史创造义”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康德“道德底形上学”的“否定之否定”。自此,牟宗三认为其道德形上学打通了“道德界”与“自然界”的隔绝,不仅具有“宇宙存在”的意蕴,而且具有“历史创造”的内涵,因此实现了对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的超越。而牟宗三又试图以黑格尔辩证法来展开其道德形上学,展示道德的能动性,以体现道德形上学主动创造的、动的逻辑。

接着,王时中教授分析了为何牟宗三如此看重道德形而上学,这与“科玄论战”密不可分。牟宗三肯定了“玄学派”张君劢的思想进路,并对其“人生观”实现了推进,这表现在牟宗三以康德哲学为桥梁,并借助黑格尔辩证法,实现了科学与道德的圆融贯通和道德之于科学的优先级。而牟宗三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其借助了黑格尔辩证法的能动性力量对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进行了一种近似于“生命哲学”的改造,从而使其构造的道德形上学获得了一种贯通、统摄与创造的力量。这既是牟宗三对中国哲学的贡献,但也表征着其所代表的“玄学派”的极限。王教授指出,以牟宗三为代表的新儒家以黑格尔辩证法为原型张扬儒家道德理想主义的能动性,却有可能走向道德反噬科学的另一极端。而造成这种反噬危险的根本,则要归因于康德哲学二元论的预设与黑格尔辩证法的兼容难题。因为在康德哲学中预设了自由与必然、道德与宗教之间的“二律背反”,而包括牟宗三在内的新儒家学者并未意识到“二律背反”之于康德哲学的意义,他们在借用康德哲学作为桥梁的时候是只取所需,而并未对康德哲学做出整全地剖析,故而在“道德”的层面迅速将儒家的道德理想主义与黑格尔的辩证法相对接。正因为缺失了对道德的科学性论证,中国在接受西学的时候很容易将西学道德化等同于西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不例外,这表现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经历了一个从社会科学到道德理想的形象转变。

最后,王时中教授总结道,牟宗三的道德形而上学是一种黑格尔辩证法的“道德理性”版本形式。之所以借用康德哲学的桥梁,是因为其认为康德哲学是西方哲学的高峰。而借用黑格尔,是因为在其看来康德哲学的二元论设定使其无法接触到道德理性的最高层次,而借用黑格尔辩证法的能动性,则能够有效地打通自由与必然、科学观与人生观的断层,从而彰显道德形上学的力量,激活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但是“道德的形上学”作为一种“形而上学”,它仍然有必要经受“科学”的检验与批判。

主题报告结束后,卢兴教授进行了评议。卢教授简要梳理了现代新儒学研究的起源、发展和现状,指出尽管作为“显学”的现代新儒学研究的热潮已然退去,但是这一思潮在20世纪中国哲学史上的思想创获和学术贡献不可忽视,研究空间尚未穷尽,大视野、新问题、跨学科、多元化的研究大有可为。王时中教授的现代新儒学研究是一种立足于更为宏阔的问题意识之下的跨学科研究,该研究透过牟宗三的哲学原创工作进一步审视了20世纪中国传统哲学与西方现代性哲学之间的会通、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路径与问题以及中国文化的未来走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现出开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学术功底。

随后,线上线下的师生就“科学”的释义、中西哲学会通、康德哲学与黑格尔哲学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路径等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在师生的热烈掌声中,本次讲座圆满结束。(王庶人)